司蒂姆:孩子的造梦工厂

刚接触司蒂姆儿童手创的人经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:“这不就是教孩子做手工的吗?和我平时看的没区别呀。”直观看来同样都需要孩子动手制作,也难怪家长会提出这样的质疑。但先别急着下定义,虽然都是在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,司蒂姆儿童手创和传统手工的内容却大相径庭。

传统手工更加注重作品的呈现。作品的外形、颜色、材质等大多都是固定的,老师对孩子的教授过程也倾向于固定的模式,甚至会达到手把手的精确到每一步的具体制作,这就使得孩子们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大多和老师的样品一般无二,课堂内容和气氛更加稳定、有秩序。

司蒂姆的课堂气氛就相对活泼了很多。

老师们展示的精美作品能在一开始就引起孩子的兴趣。让孩子因好奇去仔细观察,从而产生自主学习、自主探索的意愿。当“动手做”这件事建立在孩子本身的兴趣和意愿上的时候,接下来的一切都会变得顺理成章。

孩子的专注和好奇会取代他们对于“上课”这件事固有的枯燥认知,当孩子的求知欲达到峰值,此刻就是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学习的最佳时机。

司蒂姆的课程主题作品在美观的同时兼顾了实用性。我们不想将知识对孩子平铺直叙,于是换了一种更加巧妙的方式呈现。果不其然,这个巧妙的呈现方式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认可。试想,当知识不再缥缈,而是变成身边触手可及的家居用品;当孩子真的从这其中体会到了生活的便利,必定会燃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,这份热情一定会对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大有助益。

司蒂姆的课程作品没有固定的标准,老师也不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。在明确了课程主题、清楚了基本原则后,会给孩子留出足够多自由发挥的空间。让孩子开动脑筋,在他的认知中这个物品应该是什么样的?它还可以是什么样的?当孩子的思维被这些问题占据,他们会对自己手中的作品格外用心,此时就是提升孩子专注力和探索力的大好时机。

司蒂姆的课程内容相对多元,一个课程主题作品会囊括很多学科知识,孩子欠缺任意一门学科知识都无法完成这个作品,司蒂姆强调的“跨学科综合应用”就由此而来。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恰到好处的难题,我们也无法预知孩子未来人生中将会面临的坎坷,那么只有让孩子尽可能的全面提升,学会把能力整合运用才能在面对未来时更加从容不迫。

所以你看,作品从来不是司蒂姆的重点,过程才是。让孩子在手创实践的过程中收获经验、逐步成长,这才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。